一、建館條件
現在,建設中國計量博物館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:一是國家強有力的經濟實力,有可能為建館投入必需的人力、物力和財力;二是建館資源雄厚。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事計量工作的豐富經驗和教訓;有國家和各地區珍藏的數量眾多的計量國寶和計量文物;有中國與世界各國、國際計量組織等開展計量活動、進行國際量值比對等積累的成功經驗;有豐富的計量文獻資料和信息資源,諸如:《中國度量衡史》、《中華民國度量衡史》(臺灣)、《度量衡學》(臺灣)、《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》、《中國歷代度量衡考》、《中國古代度量衡論文集》、《三至十四世紀中國的權衡度量》、《中國科學技術史·度量衡卷》、《當代中國計量事業》、《中國近現代計量史稿》、《計量史話》、《新編簡明中國度量衡通史》等等,都是館藏的重要的文獻資料、信息資源;三是人們的計量文化素養不斷提高,計量法制觀念增強,為建館奠定了思想基礎;四是計量統一是國家統一的重要條件,港、澳門回歸,海峽兩岸局勢緩和,為建館創造了良好的國內環境;五是計量博物館作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,既是計量研究和計量服務的文化場所,也是開展國際計量交流和國際計量合作的平臺,使得建館機制充滿生機與活力。
二、建館機制
計量博物館通過收集、保存、研究、展示計量文物、計量史料。傳承歷史,反映現實。并發揮其三大社會功能:一是開展計量科學技術、計量歷史的研究,不斷提高我國計量整體水平;二是進行計量科學技術和計量法制教育,不斷提高全民計量文化素質;三是開展國際計量交流和國際計量合作,實現我國計量與世界計量一體化。
1.建設世界一流、現代化的中國計量科學博物館,使其與計量古國、計量大國、計量強國相適應。
2.立足國內,面向世界,面向未來。要以本國的計量文物、計量史料、計量現狀、計量文化為基礎,以世界各國和國際計量組織的計量文物、計量法規、計量經驗為補充,面向世界開放展示。
3.建館銜接。我國現行質量技術監督中的質量、標準、檢驗檢疫、食品、特種設備監督等項,均以計量這條主線貫穿始終,它們是計量的內涵或外延。因此,計量博物館,應收藏展示質量技術監督這個整體。但館名叫“中國計量博物館”為好。通俗易懂,重點突出,便于國際交往。
4.要搞好與國家文物管理、文史、展館等部門的組織協調工作。計量科學博物館與國內外收藏有計量文物的博物館、文物單位和個人,在提供藏品資料、文物鑒定考證、計量史研究等方面應互相支持、共同提高。
5.成立“中國計量歷史科學研究所”。
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肖榮友 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院 肖飚
本文刊發于《中國計量》雜志2011年第11期。
《中國計量》雜志社官方唯一論文接收郵箱:chinametrology@263.net
內容推薦
更多>2019-06-18
2019-05-24
2019-04-11